找到相关内容716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牟宗三与现象学

    贯彻,最终会导致任何道德形上理论的崩溃,并且导致各种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产生。康德不仅明确地指出了这个两难,而且想竭力避免这个两难。正是借助于康德的剖析,牟宗三不仅比他的任何一个中国思想前辈都更清楚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391605.html
  • 关于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再思考

    。   总之,西方向东方学习古已有之,于今为烈。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,而且是一件大好的事情。特别值得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: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,都曾掀起了向东方学习的高潮。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8.html
  • 马一浮国学观及其特色

    理学家字都不认得怎么可能理解义理。理学家则觉得经学家释事忘义,光会在书本子上考来考去。马一浮讲经学,不迳说六经,而改说是六艺,正是要避免学者仍如过去治经学的人那样,眼目心力只着在经典上。因此他解六经之...

    龚鹏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1640.html
  • 讲如何修定慧

    敏感,他会知道,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。不敏感的人静坐之后,要好好的按摩,以避免气留在头上。如果你用按摩处理不了,就要做一些观想,观想气慢慢地从头上降下来。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对自己的头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。向...吗?让他不够时间进入更高的定,于是他就入定不深,最多到初禅。当他在这一分钟内认识初禅清楚后,才叫他加长时间留在初禅,此时注意,避免心念太细而入更深的定。就是说,通过时间的限制,不会进入太深的定而超过...

    致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391834.html
  • 我认识世界 ——对冯契广义认识论的一种解读和引申

    其一,被理解成集体名词;其二,被理解成认识的现实追问者。为了避免这些误解,不妨用“我”代替“我们”。这一方面揭示了“我”作为认识的现实追问者的地位,另一方面也恰如其分的表征了追问者的类本质:追问者总是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592084.html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不同,幽明在存在论上的平等地位可以避免超绝本体的虚构。幽明只是对于人的两种不同状态。进而言之,它们是诚有之体或曰实有对于人的不同开显状态。船山所谓“幽明者,阖辟之影也”即侧重于实有的向度,指出幽明是实有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
  • 冯学成:《中庸》说要第四讲

    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。正所谓 “病从口入、祸从口出”,为什么会祸从口出?那些吃过亏的人可能会心里有数,其实无非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,在语言上要平和一些,行为上要检点一些,少去与人口角争执,尽量避免打打杀杀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392106.html
  • 敦煌壁画中的杖具

    记载,为了避免比丘乞食时与人们产生误会、发生矛盾,佛祖要求比丘到信家乞食时,“不应呵呵作声入他人舍”,“不应打门”,也“不应以杖打狗”,可制一锡杖,“杖头安镶圆如盏口,安小镮子摇动作声而为警觉”;“至...

    胡同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60592494.html
  • 以公益心去做佛教事业 宋代佛教的慈善事业

    通都大邑无异,同时为了避免过去僧逃庵荒的结果,黄朴向朝廷建议,将十七庵皆改以甲乙相承,庶免再遭覆辙,以图长存。朝廷亦予同意。而杭州富阳县胡鼻山山势峻峭,下瞰大江,路窄而险,行者深以为患。山路复有亡赖之徒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慈善|宋代寺院|公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14393289.html
  •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八思巴壁画探秘

    劝告全藏为避免血洗劫难,和平归顺蒙古。1251年蒙哥汗即位,令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军事。是年夏,忽必烈远征大理前夕在六盘山召见八思巴,见面时忽必烈问:“‘师之佛法,比叔如何?’八思巴答:‘师之佛法如大...

    格桑益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1893342.html